杜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
杜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杜甫的《登高》相信大家都有读过了,这是我国历史上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所写,被后人誉为是古今七律诗之冠。我们经常会在一些穿越小说或是影视作品中看到主...
胡宗宪结局如何?怎么死的?
只要一说起抗倭英雄,相信很多朋友们第一反应就是戚继光了,但是很少人会想到胡宗宪,甚至根本就没听说过胡宗宪这个名字。其实在明朝抗倭做关键的那几年当中,戚、俞不过是胡宗宪帐下听命的将领。且抗倭的方针大计大多由胡亲手制定。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胡宗宪。
戚、俞往往不能预闻,只是临事但听驱使而已。威震天下的“戚家军”也是在胡宗宪的大力支持下建立的。且在胡宗宪手下还有其他许多著名的抗倭名将,如刘显、谭纶、唐顺之、王崇古、卢镗、任环、汤克宽、张四维及尹凤等。
按理说作为指挥赢得这场战争胜利的大帅,胡宗宪应该在历史上留下显赫的名声才对,毕竟连他的下属都青史留名了,而作为主帅的胡宗宪却为何这般落寞?
胡宗宪(1512-1565),南直隶徽州府绩溪华阳镇龙川村人。出身缙绅世家,从小受到良好教育。少时喜兵法谋略之书,对科举功名不感兴趣。后在家长规劝下,才专心科举。最后得以高中就进士。
通观胡宗宪的一生,根据其从政治军的业绩,可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。
自嘉靖十七(1538)年,胡宗宪高中进士登上政坛,到嘉靖二十七年(1548)年,其被启用为湖广道试御史,这十年的时间是他的第一个阶段,在这个阶段先后出任益都、余姚知县共五年,因为父母相继去世回家丁忧五年。
在这第一个阶段,胡宗宪主要是担任为政一方的父母官,在益都任上胡宗宪组织民众扑灭旱蝗之灾,剿灭招降害多年的山匪强盗。追缴地主豪强的欠粮,建立储备粮制度,将其当作来年的供给使用,免去百姓临时差遣之苦,深受百姓称赞爱戴,政绩颇为突出。
随后因为父母相继去世,胡宗宪回乡守孝五年,孝期结束后,其被任命为余姚知县。在担任余姚知县的时候,因为其辖区内的胜归山生产良石,以毛弘元为首的几姓大族便长期将其占为己有,开采谋利,大大破坏了地表生态,威胁着附近百姓的人身安全。
为此,胡宗宪通过软硬兼施的手段,顺利稳妥的的将矿山收回,解决了余姚县几任知县都没解决的问题。此举被余姚县的其余士绅们广为赞颂,因余姚本就是文化繁盛之地,朝中多有为官者,也因此胡宗宪的政绩也很快被领导们所知晓。
故而本就官声和名声俱佳的胡宗宪,得到上司的青睐,得到了快速的提拔。在担任余姚知县的第二年便被提拔为湖广道试御史,进入其人生的第二个阶段。
从嘉靖二十七(1548)年十一月被提升为湖广道试御史,第二年被提拔为宣大巡按御史,直到嘉靖三十三(1554)年,其被调任浙江巡按御史,参与抗倭战争,这是胡宗宪一生中的第二个阶段。
巡按御史是代天子巡守的钦差大臣,有直达天听的权力,故而对所巡视的地区拥有“大事奏裁,小事立断”的大权。能担当这样的职务,说明了他已由过去的地方官,转变成为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封疆大吏。
宣大巡按御史任上,胡宗宪刚一上任就遇到大同左卫军哗变,胡宗宪单骑前去慰谕,终于将事情平息。也由此在广大官兵中树立起自己的威望和形象。在平息了宣府、大同守兵的哗变后,胡宗宪深入边疆基层,了解到了军队的真实情况。
,他发现造成宣大两地屡遭侵略边防残破局面的原因主要是“边臣贪佞,法令纵弛,草粮匮乏,兵马单弱,士气不振”。为迅速改变这一局面,胡宗宪于嘉靖二十九(1550)年四月,向朝廷奏上了一篇题为《陈愚见以裨边务事疏》。
在这篇奏疏中、胡宗宪针对边疆防御力量脆弱,提出了“重科条以肃将领”、“申军法以严部伍”、“复兵以裕战守”、“清牧地以裨戎政”、“修边政以实军储”、“募勇敢以作士气”、“饬帅臣以革弊习”和“广招徕以杀虏势”等八条建议。
这是胡宗宪自巡按宣府、大同以来致力灭虏、捍卫边疆、重振士气的军事纲领,也是胡宗宪军事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。
十一月,已升任北直隶巡按御史的胡宗宪,再次向明中央政府条陈了关于加强边防的《献愚忠以裨国计事疏》,在这份奏疏中,胡宗宪又提出了“立赏格以广间谍”的建议。他认为“兵家所急,莫先间谋。“充分认识到情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。
在后来担任抗倭主帅的任上,胡宗宪就很重视间谍的使用,并因此立下大功。这也标志着胡宗宪军事思想走向成熟,为其往后领导东南沿海地区抗倭斗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也因为这两次上奏,胡宗宪引起中枢的建议,嘉靖三十年(1551年),胡宗宪又巡按湖广,参与平定苗民起义,并取得成功。故而嘉靖三十三年(1554年)四月,嘉靖皇帝钦点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御史。
从嘉靖三十三(1554)年,调任浙江巡按御史,到升任浙江巡抚、浙直等四省总督、兵部尚书、少保,一直到嘉靖四十四年(1565年)十一月,其惨死狱中,这可算作胡宗宪的第三个阶段。
嘉隆年间,因为发生争贡之役,明政府罢撤了市舶司,断绝了与日本官方之间的勘合贸易,促使中日海盗商人之间走私贸易的猖獗,东南沿海倭患骤然加剧。其次,因为海上走私贸易利润庞大,闽浙两地的世家大族多与海盗勾结,垄断海贸之利润,导致倭患日益严重。
就是在这背景下,作为拥有军队经历的文官,33 岁的胡宗宪被钦点为浙江巡按监察御史。这次任命进一步为他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,而他抓住这次了机遇,在东南海疆建立了抗倭奇功。
此时的浙江政坛可谓是龙潭虎穴,就在胡宗宪到浙江不久,内阁首辅严嵩的义子,工部右侍郎赵文华,以祭海为名,到沿海督察军务。当时浙江总督张经、巡抚李天宠因没有投其所好,先后被他陷害而死。
而在张经之前,严格执行海禁政策,强力打击海盗的前浙江朱纨,就因为得罪闽浙两地的世家大族被弹劾,因为朝中无人自持,故而被逼自杀。
新上任的胡宗宪此时已经深刻认识到,若是朝中无人支持,根本难以在浙江立足。故而在与赵文华共事时,胡宗宪投其所好圆滑行事,不仅没有开罪赵文华,还极力讨好他。
在赵文华的力荐下,胡宗宪受到严嵩的青睐,很快升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,总督浙江、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军务,担起了总督东南沿海抗倭的重任。至此,胡宗宪有了大展宏图的舞台。
胡宗宪任抗倭总督后,十分重视加强海防,主张水陆并举,建立沿海防御体系。组织人员把沿海倭寇情况、地理形势及抗倭措施编成《筹海图编》。修造战船安置火器,由俞大猷、戚继光分率巡视海洋。
在浙江和福建沿海设立哨兵,派驻军队捍卫海岸,在港口设立水寨,招募船只民勇,建立近岸水上守卫武装力量,明朝真正的水师是从这时建立的。
其次,嘉靖年间,“南倭北虏”并存,军费开支浩繁。朝廷加征税赋加上严厉的海禁,沿海居民生路断绝,皆日:“与其守分而死,孰若从寇而幸生",部分百姓被迫加入倭寇行列。
胡宗宪深感问题严重,奏请朝廷在倭患严重地区免征钱粮。因为有严嵩的支持,故而中枢下令在闽浙两地暂停征收赋税。此举可谓是釜底抽薪,彻底断绝海盗和倭寇的大部分武装人员的来源。
胡宗宪十分重视用人,主张“用兵之道,任将为急“。在他手下有一批著名的抗倭名将,如戚继光、俞大猷、刘显、谭纶、唐顺之、王崇古、卢镗、任环、汤克宽、张四维及尹风等。这些人日后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。
明廷对军队控制颇严,凡将领遇事必先奏准朝廷而后实行,往往丧失战机。鉴此,胡宗宪充分赋予前线将领的临机决断之权。让他们在战斗中发挥主观能动性,机智灵活,不失时机地打击倭寇。戚继光等人等取得对倭寇的突出贡献,与胡宗宪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。
在充分赋予将领自主权后,胡宗宪也在严抓军纪,建立公开公正的赏罚制度,不以个人喜欢随意赏罚。并且胡宗宪还坚持以身作则,与将士们同甘共苦,多次亲临抗倭一线战场,相比较于明朝其他的高级文官,胡宗宪的表现确实很难得。
早在宣大任上的时候,胡宗宪就充分认识到情报和间谍的重要性。故而其利用是倭寇首领汪直同乡的便利条件,派出情报人员前往日本招抚汪直,采用剿灭抚并施的计策,并取得很好的效果。
胡宗宪先是利用倭寇之间的矛盾,实行离间之计,令其互相自杀。然后率领大军抓住时机,大败徐海、陈东部。徐海投河自尽,叶麻、陈东和辛五郎并斩于嘉兴。然后又答应为汪直请封都官号,允许通商互市。王直迫于官军“兵威甚盛”及利禄诱使,投降官府。
至此,倭寇中最大的两股势力,汪直、徐海部的倭寇基本消灭,虽然后来因为汪直被处死,导致倭患又起,但是再无先前那般声势,闽浙两省的倭患逐渐平息。
胡宗宪善于用人,精通谋略,冲锋陷阵,冒死报国,功绩在主持抗倭的诸位大员中当推第一,为中国人民反对外来势力侵扰做出了杰出贡献,作用颇大。
首先,保护了东南地区百姓生命、财产安全,江南地区经济逐步恢复发展起来,维护了社会生产力的正常发展。
另外,抗倭战争中,胡宗宪提拔了很多优秀的将领,倭寇被平定,东南海疆安稳,朝廷将戚继光、谭纶、王崇古等调往蓟镇等“九边”,加强了北部边防。
但是因为依附严嵩,胡宗宪被严嵩的政治对手内阁次辅徐阶所嫉恨。一直寻机对他进行报复。严嵩倒台后,徐阶上位升任首辅。
嘉靖四十一年(1562年)十一月,胡宗宪就因“党严嵩”被逮,嘉靖帝让他归乡闲住,徐阶仍不放过,派人观其动静,谓其侵占别人财产,特别是给他加了“妄撰圣旨”的罪名,要将胡宗宪置于死地。
而徐阶主修《明世宗实录》时,又把过去攻胡宗宪的流言蜚语作为结论收录。胡宗宪因而成为朋党倾轧的牺牲品。
而当初胡宗宪之所以依附严嵩,也是迫于无奈。他的目的是“蒙之令为我用"。他深知,贿结严嵩、赵文华等人虽受恶名而终成抗倭大功,否则,自身难保,又落得像他前任张经、李天宠等人那样死于非命的下场。
对此,当时的人们也看得看很清楚。明人张鼎说:“不贿则身危而功不成,贿则幸成功而受恶名以死。疆场之臣难言哉,盖千古蹈斯弊也"。然而政争只讲利益不讲对错,一代名帅就这样冤死狱中。还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。
杜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杜甫的《登高》相信大家都有读过了,这是我国历史上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所写,被后人誉为是古今七律诗之冠。我们经常会在一些穿越小说或是影视作品中看到主...
元末官员王思诚是如何脱离官场险境的? 王思诚是元朝末年官员,他被认为是元末官场上的一股清流,但每个朝代到了末期基本都是最危险的一段时期,对于当官的来说更是如此,不被...
王莽篡汉为什么对他的评价还很高? 很多人都喜欢把王莽称之为穿越者。王莽篡汉后虽然执政时间不长,但有很多政策给后世带来了很多影响。王莽是新朝的开国皇帝,在西汉衰败之际...
欧阳修书法有何特征 欧阳修词的特点分析 欧阳修 ,他是 宋朝 非常出名的大文豪,他的表字是永叔,他自号醉翁。他生性爱酒到了极致,所以自封醉翁。他的文笔独具特色,与 苏轼...
墨子五行记失传了吗 老子孟子孔子墨子之间关系 《墨子五行记》是墨子晚年时期,已经退出 历史 的舞台,潜心的研究五行之术后所写出的著作,里面对于五行的见解非常独到。 在春...
拜占庭史学的特点 拜占庭的文化和艺术主要表现在扭曲性和抽象性之上,因为这是基督教观念与东方神秘主义思想长期互相影响的结果。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非常重视从自然当中获取...
安土桃山时代的土地政策:“太閤检地” 日本安土桃山时代,大名知行制被确立了下来,而“本百姓”小农经济,也就是中国 古代 的自耕农经济开始出现。这些新现象的发生和丰臣秀...
三国蜀汉宗室安乐公:刘恂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刘恂,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第六子、晋朝安乐公。景耀二年(259),刘禅立刘恂为新兴王。咸熙元年(264),蜀汉灭亡,刘恂跟随刘禅东迁...
麦克阿瑟的儿子是谁 尼米兹和麦克阿瑟是什么关系 麦克阿瑟指挥过 麦克阿瑟的儿子是谁 麦克阿瑟将军是美国著名的军事指挥家,他曾经有过两段婚姻,但是却只有一个儿子,他的儿子...
良妃:出身卑微 却是康熙最爱的人 飞上枝头 卫琳琅在 历史 上是有真实原型的,那个人就是康熙 皇帝 的良妃。 历史 上的良妃是辛者库出身,这种身份的人在宫里只能从事一些粗重的...
大羿和后羿的真实关系是怎么样的 后羿与羿的区别 大羿和后羿不是同一个人,大羿和后羿都是出自于东夷时期,但是大羿是帝尧时期的人,后羿是夏朝太康时期的人物。《山海经海内...
曾国藩解家乡琐事:送信孤寒安抚家人别得罪乡里 皇帝 都有三门子穷亲戚,更何况从湖南山冲里走出来并逐渐在皇城根下站稳了脚跟的曾国藩!曾哥老家荷叶塘的穷亲戚一大把,家人也...
被誉为民族英雄的大将郑成功最后怎么死的 郑成功有着大功绩在身,于是人们对他有各种称呼,那么郑成功被称为什么呢?明朝首的都被攻陷之后,迁都到了南方,史称南明,清军并没...
渭南之战为什么会爆发?曹操与马超战前双方都做了哪些准备? 战争背景 : 渭河之战是三国时期规模较大的一次战役,渭河之战的参战人数接近20万人,战争的过程一波三折,结果以...
王允的简介 王允是怎么死的 王允(137年-192年),字子师。根据《 后汉 书》记载,他是太原祁(今山西祁县)人, 汉献帝 初年任司徒、尚书令。当时 皇帝 只是一个傀儡, 董卓 大权在握。王允成...
他是岳飞后人又是朝廷大将:被逼反清为宋明复仇 号称 清朝 第一武将的岳中琪,他是岳飞的第21世嫡孙,父亲岳升龙,曾随康熙 皇帝 西征新疆噶尔丹,被封为四川提督。 岳中琪比他父...
揭秘风流皇帝:从宋徽宗书法看亡国秘密 宋徽宗书法,是世人纷纷临摹称道的好作品。然而,字如其人,宋徽宗书法挥挥洒洒,娟秀飞扬,宋徽宗也有这样的性格。今天,我们从宋徽宗...
东晋画家顾恺之简介 顾恺之擅长画什么 顾恺之 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画家,时人评价很高,称之为三绝:画绝、文绝和痴绝。顾恺之作画,重要在于传神,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...
东汉大将军窦武生平 窦武结局 窦武子女 窦武出身名门,是 东汉 名臣窦融的玄孙,女儿窦妙则是 汉桓帝 的皇后,年轻时就已经名扬关西了。窦武与刘淑、陈蕃合称“党人三君”,他当...
AD1790年维堡海战的历史背景 维堡海战的结果如何 维堡海战简介 维堡海战简介记载此战爆发于1790年7月3日。它是俄瑞战争时期俄瑞两国舰队之间进行的海战,同时也是影响世界历史的...
怎么理解道教始祖老子智慧 道教始祖老子后人还在吗 世人常认为老子具有其他人没有智慧,是因为他拥有了常人不具有的眼睛。这双眼睛看过了世间的丑态,洞悉了世间的世情。人活...
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直接原因 印度民族大起义 印度民族起义发生于1857年-1859年的印度大陆上,此次起义被视为印度的第一次独立战争,因为它终结了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管理印度的体制...
许褚怎么死的 许褚在曹氏家族地位很高(死后被封壮侯) 对于许褚这个人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?他是三国时期 曹操 手下有名的猛将,那么关于许褚的经典事迹有哪些呢?最后许褚怎么死...
揭秘耶律阿保机之死 耶律阿保机墓在何处 耶律阿保机的一生,匆匆五十余载,他的一生是辉煌的,也是荣耀的。但无论一个人生前是如何荣光,当他迈入垂暮之后,当他垂垂老矣之时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