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两江总督和巡抚是什么关系?谁的官职更高?
清朝两江总督和巡抚是什么关系?谁的官职更高? 两江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,总管江南、江西三省军政,总督署设在南京。在清朝初期,江苏和安徽合并成江南省,所以...
韩馥是如何丢掉冀州的?
韩馥在演义中并不是一位存在感很高的角色,后人看待韩馥也总感觉他不够聪明、果决,实际上很多人都误解了韩馥。韩馥本是东汉的御史中丞,后来被董卓派去当冀州牧,此后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,韩馥也是其中之一。冀州在当时属于一个比较富裕的州,民殷人盛,兵粮优足,只不过同盟决裂后,袁绍为了建立自己新的根据地就把目标放在了冀州身上。那韩馥究竟是如何占据冀州,又将冀州给丢掉的呢?
一直以来,三国故事一直是不少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。究其原因来看,还是这个乱世之中,涌现出了太多的风云人物。有武将谋士的亮眼表现,让人拍案叫绝;也有枭雄能臣的合纵连横,让人大开眼界。关于三国的史料本就有所残缺,因而不难发现,只要能被史书记载的,大多都是有一定本领的。
比如冀州牧韩馥,说到此人,不少读者恐怕会觉得他软弱可欺,胆小怕事。诚然,韩馥确实有着如雄厚的资本,他坐拥冀州,统领河北诸郡。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三国时代,冀州更是被誉为“天下之重资”。可即便如此,韩馥还是灰溜溜地被赶出冀州。不仅如此,在《资治通鉴》中还提到,韩馥因为惧怕袁绍谋害,最终选择用刻竹简的小刀在厕所中自裁。以这个角度来看,韩馥确实有些窝囊。韩馥的悲剧,不应该归罪于他软弱之上,其实从他行事来看,此人倒也是有几分精明的。
韩馥是如何起家的呢?和很多士族子弟一样,韩馥应该是少有英名,通过举孝廉的方式进入仕途的。值得一提的事,韩馥其实也是颍川郡人,且极有可能是当地望族——舞阳韩氏之后。到了董卓执掌大权之时,韩馥的官职是御史中丞。此后,董卓表奏韩馥前往冀州,成为名正言顺的冀州牧。
冀州是个好地方。《三国志 武帝纪》注引《英雄记》也说此处“民人殷盛,兵粮优足”。不难发现,董卓表举韩馥,也是因为后者在朝堂之中有着一定的威望和名声。有意思的事,董卓却让名满天下的袁绍做了渤海太守。韩馥曾是袁氏门生,而名气更大的袁绍阙成为他的下属。对此,韩馥的表现则是“恐其(袁邵)兴兵,遣数部从事守之,不得动摇。”事实证明,韩馥对天下大势有着极其清晰的认知。后来曹操袁绍等人起兵讨董,韩馥的第一反应是:“今当助袁氏邪,助董卓邪?”
说到这,不少人觉得韩馥没有远见,且做事太过犹豫。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,韩馥的心态已经发生了转变。他刚来到冀州不久,便已经站在一方诸侯的角度思考问题,而不是站在朝廷角度上。这就说明,韩馥在来到冀州以后,便已经开始了对于未来的一份规划。只是他来到冀州不久,还需要当地豪族势力的支持,故而表现出谦恭的姿态,以此取得本土豪族的支持。
韩馥手下的头号谋臣刘子惠,便是这么说的:“今宜往视他州,有发动者,然后和之。冀州于他州不为弱也,他人功未有在冀州之右者也。”韩馥采纳了他的意见,先取得豪族支持,然后打着兴兵讨董的幌子加入关东联军:“作书与绍,道卓之恶,听其举兵”。不难发现,韩馥对于董卓的态度,是有些暧昧的。因为韩馥率先提出,由自己来供应联军的粮草问题。
这样一来,韩馥在联军中便成为了后勤主管,不再与董卓部下有直接冲突。韩馥的这一手打算,是极其精明的。无论是关东联军和董卓哪方胜利了,韩馥的实力都不会有太大影响。至于提供的一些粮草,这对物资丰饶的冀州来说,也再简单不过了。所以韩馥此时的打算,便是拥兵自重、保存实力、伺机而动。
韩馥的这个小算盘,其他人未必没有。所谓的讨董之战,其实也不过是各路诸侯各怀鬼胎的一次表面联合罢了。所以不久之后,关东联军便已经名存实亡了。韩馥在回到冀州之后,开始起了自己的建设事业。与此同时,韩馥和袁绍还打起了另立新帝的算盘。
董卓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的好处,让不少诸侯都感到眼红,而袁绍和韩馥也不例外。这是因为关于汉献帝的正统性,有很多人都看法表示不一。虽说曹操、袁术等人承认汉献帝的合法地位,但袁绍和韩馥却不怎么服气。所以他们打算立幽州牧刘虞为新帝。
不过,这个提议出来之后,不仅刘虞本人不愿意,名镇北疆的公孙瓒也不乐意。不仅如此,公孙瓒还愤然起兵,率先攻杀了刘虞,自己做了新一任幽州牧。尽管韩馥这次打算失败了,但也不难发现他心思的缜密。因为这个计划,又是一次无论成败都不会影响到自身基业的小算盘。倘若成功,韩馥和袁绍便可一跃成为堪比董卓的人物,在名义上处于不败之地。即便是失败了,自己也不会受到太多关注,毕竟前面还有名望更大的袁绍顶着呢。
综上所述,冀州牧韩馥绝对不是一个软弱无能之人,对于时局的把握,韩馥也非常清晰。从韩馥的表现来看,他确实奉行着拥兵自重,伺机而动的计策。韩馥清楚自身的实力,所以他在两次谋算之中,都能很好地隐藏自己。不过可惜的是,韩馥最终却失去冀州,这是因为多方面势力的影响;而他本人最大的缺点,其实也是魄力不够,实力不济。
清朝两江总督和巡抚是什么关系?谁的官职更高? 两江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,总管江南、江西三省军政,总督署设在南京。在清朝初期,江苏和安徽合并成江南省,所以...
汉王朱高煦怎么死的 朱瞻基为何一定要杀他 论战功,朱高煦要强于自己的哥哥朱高炽,但他只是次子,朱高炽才是长子,所以从出生开始就基本注定他与太子位无缘。但朱高炽又接受...
一女乱三曹是什么意思?曹丕为何要处死甄宓? 我们大家都知道,三国是一个英雄备注的年代,同时也是一个美女如云的年代。这貂蝉就被列为了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,江东的二乔也绝...
文种帮助勾践复国,为什么又被勾践赐死? 古人重视知恩图报,别人帮过自己的恩情一定要报答,因此历史上才有那么多美好的历史事件,可是这种情况在君臣之间似乎很难存在,尤其是...
康熙为何要带一群孩子生擒鳌拜?这个做法有什么讲究呢? 说到这个鳌拜大家也知道的还是非常有意思的,也非常的狠,最近很多人也都说了,这个鳌拜再狠也没有这个康熙狠啊,话说康...
锁院制是什么意思 古代科举为了公平,发明了锁院制度,那什么叫锁院制呢?意思就是,经任命的考官要立即锁宿,五十天内不能回家、不能和家人见面,也不能和其他官员交往,确保...
秦国对百姓那么残酷 为何百姓还愿意为秦国打仗 秦法严苛,很多人都知道这一点,而这却是秦国能够崛起,能够灭掉六国的最根本的一个原因,但在很多人看来,如果因为严苛而让百...
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,为什么娶了李元吉的老婆而不娶李建成老婆? 玄武门之变,不仅改写了李渊父子四人的命运,更是改写了唐朝甚至整个历史的走向,李世民依靠这一次成为了大唐的...
秦始皇为什么被黑 秦始皇应该是古代争议最大的皇帝,他虽然是第一位完成全国一统的帝王,但后世很多文人,对于秦始皇的评价都是负面大于正面,会放大秦始皇的缺点,那其中原因...
年羹尧评判为何要放走罗布藏丹增? 在清朝雍正皇帝登基之后,作为他门人的年羹尧也是一起跟着水涨船高,从陕甘总督的职位上一跃而起成为了满清王朝的大将军。他这位大将军可是...
孝庄皇后为什么不愿与丈夫埋在一起 孝庄皇后去世后,并没有和丈夫皇太极葬在一起,这到底是为什么呢?实际上这是孝庄皇后自己提出的要求,她觉得太宗山陵奉安已久,不可轻动,...
夏侯惇如果不瞎眼,他和黄忠谁更厉害 夏侯惇乃魏国开国元勋,西汉名将夏侯婴的后代。作为三国最出名的武将之一,有关夏侯惇的故事想必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。夏侯惇早年跟随...
秦朝有哪些奇葩法制?真的不讲人性化么 秦朝法制在历史上有着很鲜明的特点,因为秦朝法律制度是在法家的熏陶下诞生出来的。秦朝是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,所以创立的制度和法律...
五国相王是哪五国 在战国时期,其实尽管各路诸侯国之间产生了很多的战争,而且长期以来周天子都被人忽略了,但周天子毕竟还是存在的,周朝还没有完全灭亡,但周天子的势力越来...
宋仁宗死后,为什么辽国皇帝也痛哭 历史上在很多朝代,周边都还有一些其他的国家,他们之间经常存在各种矛盾,所以战争也总是难免的,比如宋朝时期就有西夏,有辽国,还有后来...
鲁国三桓是什么意思 三家分晋这段历史很多人都了解,原本强大的晋国,最终却被自己国内的几方势力瓜分,成就了韩赵魏三国,由此进入了史称战国时期的时代。而鲁国国内也有三家...
日本斩明朝使者,为何朱元璋却放弃攻打日本? 朱元璋登基建立明朝后,原本也想效仿唐朝,让周边国家对明进贡。此后朱元璋派出使者到日本说明此事,日本却把明朝使者给斩了。朱元...
孙权的四位女婿下场如何?只有一位得以善终 孙权掌管东吴52载,却在立嗣一事上爆发两宫之争,看来明智如孙权这样的人,也没办法将儿子之间的关系处理好。最后孙和、孙霸都被赐死...
宋朝龙袍为什么没有龙?为什么是红色? 很多人印象当中的龙袍,首先就是黄色的,而且衣服上面也有龙纹,不过其实不同时期的龙袍的样子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,比如在颜色上面,有黑...
王守仁为何被称为明清第一牛人? 古代历史上有很多的著名的学说,不同学说代表着不同的思想,而有很多思想也是影响了很多时代的。儒家学说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一个学说了,...
清朝没有昏君,为什么也会亡国? 清朝作为我国古代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,很多人一直以来都是非常感兴趣的,而很多人人认为,清朝皇帝十几个,每一个都不是昏君,但既然如此,为什...
康熙乾隆都下江南,为什么雍正不出门? 历史上,康熙帝和乾隆皇帝,都曾经有过下江南的历史,这也就给很多小说家创造了很多编写故事的机会,有不少都是因为下江南而发生的“风流...
战国时期战胜过秦军的六大名将 其中一位曾重创秦国 经过商鞅变法,秦国各领域的实力都不断增强,特别是军事方面已经成为七雄中的佼佼者。后来其他诸侯国想要战胜秦国,必须采...
萨尔浒战役明军为什么会败? 萨尔浒战役是明清之战的重要转折点,当时明军约有11万兵力,却输给了后金的6万士兵,使得后金从此掌握了主动权。为什么明军兵力占巨大优势,结果却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