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,为何最后突然败走麦城?
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,为何最后突然败走麦城? 刘备在汉中称王后,关羽亲自率领大军攻打襄阳还有樊城。后来关羽利用十几天的霖雨,让城内的魏军只能被困其中,然后乘船进攻拿下...
朱常洛到底怎么死的?
在明朝时期,有个人当太子当了奖金20年的事件,在这20年的岁月中,可以说是担惊受怕的,如履薄冰,生怕自己的父亲哪天心情不好把自己的太子给废掉了。结果好不容易把老爹熬死了,自己当了皇上吧,没过一个月,自己也一命呜呼了。这个人就是大明王朝的第十四位皇帝——泰昌皇帝朱常洛。
要说朱常洛这一辈子,那真叫一个窝囊,母亲是个宫女,好不容易仗着自己是长子当了太子吧,老爹又看自己不顺眼,天天憋着换人,结果刚当皇帝,还没乐呵几天呢,自己又去下边继续跟老爸作伴去了。
那么为什么年仅三十八岁的泰昌皇帝会突然暴毙身亡呢?今天,咱们就跟大家伙聊聊,泰昌皇帝是怎么死的。
按照正史的记载:“及登极,贵妃进美女侍帝。未十日,帝患病。”
说新皇帝刚登基不久,万历皇帝的贵妃郑氏就给他送来了八个如花似玉的大美女,皇帝高兴啊,以前当太子的时候憋憋屈屈的,现在谁还能管我,于是就欣然接受了。
结果跟这几个美人玩了没到十天,这位皇上就患病了。得病了还不好办,太医院那么多太医呢,于是就找人来看病,但是可没找太医啊,找的人是谁呢,是一个叫崔文升的内官,内官就是太监。
这个崔文升可不是一般人,他原本是郑贵妃的亲信,后来新皇帝登基,他就当了司礼监秉笔太监,相当于太监总管了。皇帝生病了之后,他就给拿来了一味药,这个药可把皇帝给折腾惨了。
那这是什么药呢?大黄,是一种通利药。说白了就是泻药啊。结果皇帝吃完了药,哪能有个好?一晚上是上了三四十次厕所啊,俗话说好汉也架不住三泡稀,何况三四十次。结果皇帝的病更重了。
这么一干大臣们就不干了啊,纷纷上疏,就说你一个太监,你懂医术吗?你有行医资格证吗?当时朝廷大臣杨涟就说了,皇上本来身体就虚弱,应当进补,而崔文升反而进以泻药,其心叵测,是想害死皇帝吗?这样的人必须赶走。
又过了几天,皇帝这身子骨是一天不如一天了,眼看着就要给诸位大臣托孤了,但是这个时候,事情又来了转机。
什么转机呢?
鸿胪寺丞李可灼有自称有灵丹妙药进献给皇上,太监们一听不敢做主啊,毕竟老崔的前车之鉴在那摆着呢,于是马上通知了当时的内阁首辅方从哲。虽然明朝没有宰相,但是到明朝中后期,随着内阁权力的不断扩大,内阁首辅就相当于宰相了。
方从哲一听说有仙丹,就知道这个事肯定是不靠谱啊,于是就跟皇上说:“李可灼说那是仙方,不让任何人看。我们不敢相信,怀疑他在扯淡。”
朱常洛就说:“我都成这样了,还管他是扯咸还是扯淡?召他把方子带进宫来吧。”
方从哲叫李可灼把方子呈上,朱常洛看了之后非常满意,连称“忠臣”,咱也不知道皇上到底懂不懂药方。既然皇帝都认可了,首辅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了,于是然后让人按照药方做出了这么一颗红丸。
结果皇上服用之后感觉非常好,史书上记载:圣体用药后,暖润舒畅,思进饮膳。看来是效果不错,皇帝就想,那我不如再来一颗,药到病除。
于是傍晚时分,就命李可灼再来一颗。这回大臣们是集体反对啊,这种三无产品吃一颗没出事就已经谢天谢地了,还来一颗?
但是皇帝坚持非吃不可,于是又服下一颗。当天晚上宫里传出消息说皇上气色很好,这一切看起来似乎是往好的方向发展。
然而次日五更时分,乾清宫又传来了消息,大臣以为是皇帝康复的好消息,结果传来的是皇帝驾崩的消息。
以上就是“红丸案”的大致过程。
从医学的角度来讲,“红丸”其实并不算是毒药。它与嘉靖皇帝当初服用的红铅丸类似,主要成份是红铅,也就是女性的月经血、然后用秋石、人乳,在加上人参鹿茸等大补的药调制而成。
而由于之前泰昌皇帝服用了泻药,这个红丸的药性正好与当初崔文升所进的大黄药性相反。这个时候本来朱常洛的身体就已是极度虚弱,腹泻不止。在此时服用红丸这种大补的药,不仅不能缓解病情,反而会使得病情更加恶化。
咱们现在如果想吃什么药,没有医院开的处方,即使去了药店人家也不会卖给你。更何况九五之尊的皇帝了。宫廷之中对于皇帝所服用的药物的管理更是万分严格,没有经过太医们的反复核查把关,是绝对不会随随便便让皇帝吃的。
但是现在吃死人了,死的还是皇帝。因此,满朝大臣都认为皇帝之死与李可灼进献的“红丸”导致的,就连内阁首辅方从哲也受到了牵连。后来还是内阁大学士把前后的情况在奏折里说明白,这才救了方从哲一命。
说到这,可能您还有一个问题要问:既然您说,宫里那么严格,为什么那么多太医,都没看出来这两种药先后服用是有问题的吗?
其实仔细想想,内阁首辅方从哲也好、进献“红丸”的李可灼也好,包括皇帝朱常洛本人,对于服药的态度本就是抱着一试的希望的。说白了那种情况下,也只能病急乱投医,死马当活马了,所以他们对于皇帝的死并不应该负什么责任,大臣们搞医闹就更是没必要。
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,为何最后突然败走麦城? 刘备在汉中称王后,关羽亲自率领大军攻打襄阳还有樊城。后来关羽利用十几天的霖雨,让城内的魏军只能被困其中,然后乘船进攻拿下...
赵云真的是被绣花针扎死的吗? 赵云在《三国演义》当中身为“五虎上将”之一,而且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,基本上挑不出来刺的人之一,自然也是吸引了不少忠实粉丝,对于赵云也...
北宋的强大为什么没能体现在军事上 其实是因为作茧自缚 其实整体看下来,北宋的综合实力非常厉害,无论是经济、文化、科技都能排进世界前列,甚至是第一的水准。不过北宋的强...
李自成不纳粮靠什么养兵 李自成起义不纳粮食,那么是怎么养军队呢?事实上还是那一套,打仗基本靠闯,经费基本靠抢。为什么说李自成是流寇?不仅仅只是因为他最终战败了,成王败...
关羽离开曹操,真的是为了刘备张飞兄弟情吗? 曹操对关羽那么好,自然是想要将关羽收为麾下,但关羽始终惦记着自己的两位兄弟,最终还是决定离开曹操,去寻找刘备。这听起来的确...
诸葛瑾从没打过胜仗,为什么还能成为东吴的大将军? 历史上有很多非常出名的常胜将军,但也有不少常败将军,他们打仗的时候,经常会吃败仗在很多人看来,这也就是他们能力不强的...
狄仁杰黜置使官职多大 《神探狄仁杰》这部剧相信不少朋友们都有看过了,在这部剧中,我们经常会听到狄仁杰被武则天任命为什么什么黜置使,代填巡狩,破了不少的大案子。在这部...
明朝秀才地位为什么很高? 秀才在古代最早指的是选拔官吏的科目,后来用于统称读书人。到了明朝,秀才则被专门用来称呼府、州、县的学员。秀才并不是一个官职,但明朝的秀才却...
张居正和海瑞谁对明朝更重要? 海瑞和张居正,一位是明朝著名清官,他写的《治安疏》被张居正评为天下第一疏。张居正则是在万历时期担任内阁首辅,也是当时非常重要的改革家。...
夏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? 众所周知,在我国正史中记载的我国第一个王朝就是夏王朝了,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左右的时间。对天下百姓有着巨大贡献的大禹获得了部落首领的位置。...
曹操为何没有霸占刘备的甘夫人? 很多人都会觉得,曹操有一个“嗜好”,就是霸占别人的妻子,曹操的妻妾当中,有不少人原本都是人妻,但是后来都被曹操霸占。曹操收的人妻虽然...
康乾盛世时期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?老百姓真的衣食无忧吗? 在公元13世纪的时候,意大利的商人马可波罗到达了中国,并且在中国停留了很长一段的时间。回到意大利之后,马可波罗便...
孝庄是太后,她真的嫁给多尔衮了吗 对于历史上孝庄与多尔衮,一个身为太后,另一个是皇叔,先皇的弟弟新皇的叔父,这两个人之间却一直流传着一些流言,认为在皇太极死后,孝庄...
为何郑和郑成功被赐国姓后,不姓朱却姓郑? “赐国姓”一般都是古代皇帝给立了大功的臣子的一种规格非常高的封赏,古代以姓氏划分家族,同一个姓的人天生就多了几分亲近,然而臣...
为何李世民和杨广都要打高句丽 “高句丽不除掉,后世必成大患”这位是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的一句话。之所以这么绝对,还是因为高句丽确实欠揍。能让隋唐两朝四位皇帝都忍不住出...
宛城之战曹昂和典韦战死,为何曹丕却没事? 我们知道,宛城之战对于曹操来说是一次非常重大的损失,他最中意也是最好的继承人曹昂战死,也是因此他的夫人,也就是将曹昂抚养长大...
明朝实施海禁的原因 什么时候废除的 说到明朝实施海禁这个事情,就是在当时朱元璋对于这个海事进行的一系列限制政策,对于这个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的明朝已经完全可以自供...
馆陶公主为什么不愿意和陈午合葬,而是同情夫董偃合葬于霸陵? 馆陶公主刘嫖是汉朝第一位长公主,其地位和各个诸侯王相同。馆陶公主是汉景帝姐姐,汉景帝继位后就将刘嫖封为长公...
清朝为什么有妃子25岁后不能侍寝的规矩? 25岁这个年纪,放到现代自然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时候,更何况很多人就算是到了五六十岁,只要心态很年轻,年龄根本就不是太大的事,依旧...
宋朝为什么要重文轻武 宋朝时期的重文轻武,那可是历史上出了名的,从宋太祖赵匡胤就开始,对待文官与对待武官的态度完全不一样,文官占据绝对优势,这也是很多人认为,宋朝很...
葭萌关之战张飞战马超谁更胜一筹 假如换做黄忠战局会如何 《三国演义》中,马超第一次出场时只有17岁,却能连斩王方、李蒙,展现出了惊人的军事才能。后来马超父亲被曹操诱杀,...
高粱河之战宋军为什么会输? 高粱河之战是辽宋战争之间非常重要的一场战役,虽然宋军占有兵力上的优势,但还是痛失好局让辽军取得了胜利,也就此改变了辽宋战争的局势。宋太宗...
慈禧每天花多少钱? 相信大家都很好奇,慈禧每日的开销究竟是不是像传说中那样奢侈。慈禧是一位极度迷恋权利的人,她的行为甚至已经凌驾于皇帝之上,是京城权势最大的人物。慈...
明朝万历皇帝为在21岁的时候就开始寻找陵寝的位置了? 万历十一年,也就是1583年,刚刚年满21岁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就放下了自己手头上的事物,专门来到了大明王朝皇帝的陵寝集合地天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