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灭亡的时候,锦衣卫都在干嘛?
明朝灭亡的时候,锦衣卫都在干嘛? 明朝是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朝代,明朝一朝诞生了很多的特务机构,这些特务机构也给后世的武侠小说带来了非常多的素材,比如锦衣卫,东西厂,...
徐达吃鹅肉为什么会死
说到徐达,相信大家不会很陌生了,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。自从朱元璋起兵以来,徐达一直都伴随在朱元璋的左右,东征西伐,有着卓越的战功,并且还作为元帅带兵攻占了元大都,为明朝的建立和政权巩固立下了汉马功劳。但是关于他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并不是这些,而是他的死因。
如今在民间广为传播的是徐达生了背疽,据说只要吃蒸鹅就会加重病情甚至死亡。朱元璋知道以后,马上御赐蒸鹅给徐达,徐达知道朱元璋要杀他,于是含泪当着使者的面把蒸鹅吃完,不久后便病发身亡。那么,徐达吃蒸鹅而死真的是历史的真相吗?
1.“蒸鹅致死”的历史出处在哪?
“送蒸鹅”这个故事最早的出处,是在明代中叶徐祯卿所著的野史笔记《翦胜野闻》中,但也只记载朱元璋赐给了徐达食物,并没有说就是蒸鹅。清代的《四库总目提要》说,《翦胜野闻》这本书里的内容,一点都不可信,“书中所纪,亦往往不经”。
清代赵翼的《廿二史札记》也转述了“赐食”这个故事,并加工为“赐以蒸鹅,疽最忌鹅”,但赵翼是把这个故事作为“传闻无稽之谈”来讲的,可是没想到传着传着,后人竟真的把这当成了史实了。
后来明史专家吴晗写《朱元璋传》时倒是采用了这个说法,可是他也没能拿出可靠史料来源来证明这个说法。
2.“蒸鹅致死”究竟是不是历史真相?
最具权威性的史料《明史》是这么记载徐达之死的:“十七年,达在北平病背疽,稍愈,帝遣达长子辉祖赍往劳,寻召还。明年二月,病笃,遂卒,年五十四。”这里面只是说了朱元璋派徐达的儿子去看患病的徐达,并把他从北平召回了南京养病,完全没有“赐蒸鹅”的记录。《明史》是清朝的张廷玉等人编的,如果朱元璋真做了这么不地道的事,张廷玉他们完全没必要替他隐瞒。
而且背疽在古代就是不治之症,三国的刘表、后唐的李克用等人都是死于此病,如果朱元璋真想让徐达死,坐等他病死就可以了,完全没有必要多此一举,让自己背负上“杀功臣”的骂名。
而且徐达当时的两个儿子还掌握了兵权,如果朱元璋真的要杀徐达的话,那也得斩草除根,可是朱元璋并没有这么做,不仅让徐达长子徐辉祖继承了他魏国公的爵位,而且还追封徐达为中山王,配享太庙。朱元璋对徐达的死也悲痛欲绝,甚至停上早朝,怎么看都不像是要杀害徐达。
3.“蒸鹅致死”有科学依据吗?
我们中医在进行诊疗时,对很多病症都是有一些注意和禁忌的,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“忌食发物”,可是我们所知道的“发物”,一般都是鱼虾等海鲜,鹅肉难道也是发物?
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曾记载说鹅肉气味俱厚,为肥甘之物,容易加重湿热之气,并称“动风发疮,莫此为甚,火熏者尤毒。”若按照这种说法,徐达吃了鹅肉,确实可能会使他病情加重。从这一点看来,编故事的人应该对中医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。
但是医学书里也并没有记载“背疽忌吃鹅肉”,有些书只是记载患疽痈的病人不宜食用鹅肉。而且也有中医学说认为,鹅肉性平味甘,能够益气补虚,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。
就算退一万步说,背疽者真的忌食鹅肉,徐达仅食用一次对于病情的影响也是有限的,其病情绝不可能像传说中那样急转直下。
4.徐达到底是怎么死的?
我们都知道,徐达20岁出头就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,前后长达30多年,长年军旅生活的风餐露宿、饮食无节、起居无常对他的身心健康是有着巨大的伤害的,到老了以后,抵抗力下降,发疽也是很正常的事。
而且徐达在生命的最后几年,整个大明王朝的政治氛围是很恐怖的。当时的丞相胡惟庸独断专行,使朱元璋深感大权旁落,为了巩固皇权,朱元璋直接诛杀了胡惟庸九族和很多下属,并废除了“丞相”这一职位。当时位高权重的徐达肯定也会担心自身安危,这样如履薄冰、朝不保夕的精神压力也会对他的健康造成很大伤害,在他已经患背疽的情况下,无疑会加速他的死亡。
5.徐达之死为什么会演化为“蒸鹅致死”?
这主要也是朱元璋杀功臣杀得太过了,被封为公侯的34名开国功臣,仅有汤和等数人得以善终,而且胡惟庸案、蓝玉案、空印案、郭桓案这几件大案下来,受牵连而死的人员多达数十万。而且他还设立了“锦衣卫”这样的特务组织,搞得人人自危,自然会引起后人的反感。
所以后人写了不少文学作品来讽刺朱元璋,比如和“赐蒸鹅”齐名的“火烧庆功楼”,就写了朱元璋专门建成了一座庆功楼,把开国元勋全请过去赴宴庆功,然后便放火烧楼,赴宴功臣以及侍卫宫女数千人,全部葬身火海。虽然这纯属是杜撰,但也能看出广大人民的态度。
朱元璋作为皇帝,想要巩固皇权的心情我们完全可以理解,但他完全可以像赵匡胤那样“杯酒释兵权”,让这些开国元勋颐养天年,他却大开杀戒,而且还设立特务机构,使得明朝这两百多年来恐怖的政治氛围一直驱之不散,也就不能怪大家这么黑化他了。
明朝灭亡的时候,锦衣卫都在干嘛? 明朝是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朝代,明朝一朝诞生了很多的特务机构,这些特务机构也给后世的武侠小说带来了非常多的素材,比如锦衣卫,东西厂,...
刘邦论功行赏,为什么萧何第一曹参第二 刘邦定都长安后,按功劳对功臣进行奖赏,其中刘邦认为萧何居首功,将他封为酂侯,曹参二功,赐爵平阳侯。等分完诸侯,下一项便是排位次...
楚成王为什么没称霸 楚成王在位期间,开疆扩土,击败宋襄公,称霸中原,为什么楚成王却不是春秋五霸之一呢?恐怕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在于,楚成王在城濮之战中败给了晋文公,...
武则天手段残忍表现在哪里 为权利不顾亲情 大家都知道武则天是我国古代第一位女皇帝,但了解武则天称帝之路上做了哪些残忍事情的朋友,可能就不是很多了。武则天是一个为了权...
城濮之战晋文公退避三舍退到了哪? 城濮之战是晋国和楚国首次在中原展开争夺霸权的一场大战,最后晋国在兵力少于楚国一万人的情况下,战胜了楚国从而称霸中原。晋文公上位以后...
魏国国力是如何发展强盛的? 三家分晋后,魏国一度成为中原最强大的诸侯国,连秦国也被他常年压制。那魏国究竟是怎样发展强盛的呢?实际上这也跟魏国积极实行变法有关。不过魏国...
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?最后结果怎样? 说到夸父其实大家第一印象应该就是追日这件事情吧,也挺有意思的,其实当时看这个故事就觉得夸父非常的执着,现在看觉得这个夸父是个铁憨...
赵国如果不接受上党,能避免长平之战吗? 很多人都知道,长平之战的起因,是源于赵国接受了上党郡,这才引来了秦国对赵国的攻击,而长平之战又让赵国元气大伤,灭亡基本上已经是...
白起为何宁死不打邯郸?是因为长平之战吗? 长平之战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一场非常著名的战役了,而白起也因此成为了后世人心中的“人屠”,且不说这些,赵国因为长平之战而元气大伤...
朱常洛到底怎么死的? 在明朝时期,有个人当太子当了奖金20年的事件,在这20年的岁月中,可以说是担惊受怕的,如履薄冰,生怕自己的父亲哪天心情不好把自己的太子给废掉了。结果...
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,为何最后突然败走麦城? 刘备在汉中称王后,关羽亲自率领大军攻打襄阳还有樊城。后来关羽利用十几天的霖雨,让城内的魏军只能被困其中,然后乘船进攻拿下...
赵云真的是被绣花针扎死的吗? 赵云在《三国演义》当中身为“五虎上将”之一,而且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,基本上挑不出来刺的人之一,自然也是吸引了不少忠实粉丝,对于赵云也...
北宋的强大为什么没能体现在军事上 其实是因为作茧自缚 其实整体看下来,北宋的综合实力非常厉害,无论是经济、文化、科技都能排进世界前列,甚至是第一的水准。不过北宋的强...
李自成不纳粮靠什么养兵 李自成起义不纳粮食,那么是怎么养军队呢?事实上还是那一套,打仗基本靠闯,经费基本靠抢。为什么说李自成是流寇?不仅仅只是因为他最终战败了,成王败...
关羽离开曹操,真的是为了刘备张飞兄弟情吗? 曹操对关羽那么好,自然是想要将关羽收为麾下,但关羽始终惦记着自己的两位兄弟,最终还是决定离开曹操,去寻找刘备。这听起来的确...
诸葛瑾从没打过胜仗,为什么还能成为东吴的大将军? 历史上有很多非常出名的常胜将军,但也有不少常败将军,他们打仗的时候,经常会吃败仗在很多人看来,这也就是他们能力不强的...
狄仁杰黜置使官职多大 《神探狄仁杰》这部剧相信不少朋友们都有看过了,在这部剧中,我们经常会听到狄仁杰被武则天任命为什么什么黜置使,代填巡狩,破了不少的大案子。在这部...
明朝秀才地位为什么很高? 秀才在古代最早指的是选拔官吏的科目,后来用于统称读书人。到了明朝,秀才则被专门用来称呼府、州、县的学员。秀才并不是一个官职,但明朝的秀才却...
张居正和海瑞谁对明朝更重要? 海瑞和张居正,一位是明朝著名清官,他写的《治安疏》被张居正评为天下第一疏。张居正则是在万历时期担任内阁首辅,也是当时非常重要的改革家。...
夏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? 众所周知,在我国正史中记载的我国第一个王朝就是夏王朝了,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左右的时间。对天下百姓有着巨大贡献的大禹获得了部落首领的位置。...
曹操为何没有霸占刘备的甘夫人? 很多人都会觉得,曹操有一个“嗜好”,就是霸占别人的妻子,曹操的妻妾当中,有不少人原本都是人妻,但是后来都被曹操霸占。曹操收的人妻虽然...
康乾盛世时期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?老百姓真的衣食无忧吗? 在公元13世纪的时候,意大利的商人马可波罗到达了中国,并且在中国停留了很长一段的时间。回到意大利之后,马可波罗便...
孝庄是太后,她真的嫁给多尔衮了吗 对于历史上孝庄与多尔衮,一个身为太后,另一个是皇叔,先皇的弟弟新皇的叔父,这两个人之间却一直流传着一些流言,认为在皇太极死后,孝庄...
为何郑和郑成功被赐国姓后,不姓朱却姓郑? “赐国姓”一般都是古代皇帝给立了大功的臣子的一种规格非常高的封赏,古代以姓氏划分家族,同一个姓的人天生就多了几分亲近,然而臣...